石家庄[切换]
  • 搜索
  • 咨询热线:0311-83983771
    登录 注册
    工业地产的概念全面解析
    发布时间:2016-07-03 09:29:17   浏览次数:10917  来源:中工招商  编辑: 
    资讯详情:

    工业地产的概念全面解析  
    一、工业地产的概念  工业地产是住宅、商服和综合类用地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工业类用地上可建的建筑物用途通常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和工业研发楼宇等。 
    工业地产作为一门产业,有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包括工业地产开发商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开发经营项目并提供工业地产产业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工业地产业的盈余体现在能够快速启动、以收入抵偿支出、并能够在抵偿支出后有剩余,与此相对应的,工业地产的商业模式具备“大投资、快启动、提供增值服务、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四大特性。
    二、工业地产发展在中国 
    1.工业地产的市场需求驱动——全球产业战略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后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高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不仅包括为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包括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产业环节的全球战略调整。
    在产业有序更替过程中,各国产业结构之间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联动效应。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模式,加之中国在劳动力、工业配套能力、国内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使中国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区位之一。可以说,在这次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目的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接受来自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以及自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重要诱因。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给我国工业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其间也蕴藏着新的商机。
    2.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工业开发区大量建造  我国开发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时期,它的诞生顺应了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潮流。开发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建立和发展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重要作用与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开发区由于具备政策优惠、投资环境相对完善等特性,已经成为当地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为集中的地区。这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外引内联,开发区又成为带动周边城市、企业及整个地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开放的重要通道。据统计,全国54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5.01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7%。 
    伴随着开发区的逐步完善,以工业开发区为主的工业地产行业逐步形成和快速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根据国内外工业地产开发建设的经验,工业地产开发常见的四种模式有4种,即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 
    1.工业园区开发模式  工业园区开模式,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同样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因为工业园区开发并不属于简单意义上的工业地产开发,而更多的是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百姓就业等各种综合因素考虑而设置的。各类工业园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