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切换]
  • 搜索
  • 咨询热线:
    登录 注册
    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 土地资源应向工业用地倾斜
    发布时间:2016-07-05 22:21:17   浏览次数:16863  来源:中山日报  编辑: 
    资讯详情:

    近几年,土地资源紧缺成为摆在我市市镇两级政府面前的难题。一方面是粗放的利用方式导致大量工业用地产出效率低,全市闲置用地和疑似闲置用地规模超10万亩;一方面是大量的“三重项目”和新型产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大项目、大企业遭遇“落地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革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体制机制已经迫在眉睫。昨日召开的政协会议上,优化土地资源和工业园区资源成为致公党和农工党关注的重点之一。

    未来产业扶持政策应向工业倾斜

    政协委员、致公党参委会主任翁计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型升级正遇到一定的困难,一些重点项目难以落地,这让致公党的会员们对中山的用地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表示:“一方面是粗放型、短平快的开发模式导致土地产出效率低,一方面是储备用地分散、规模小、区位条件差,难以承接大项目、大企业,两种情况形成互为掣肘的恶性循环。”作为市城乡规划局的总规划师,翁计传对目前中山土地的使用情况较为熟悉,他说,我市近10年来土地供应严重过度。而工业用地分散,园区过多,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不平衡且普遍低下。“我市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必须将土地、财政等资源尽力向先进制造业倾斜,逐步改革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工业发展转型乃至综合转型的难题。”

    翁计传提出,中山的城市性质与区域功能决定了先进制造业在我市产业结构中的中坚地位,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会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未来产业扶持政策应继续向工业倾斜,要高度统筹全市用地资源,尽力向工业用地倾斜。

    工业园区亟须整合优化激发活力

    农工党市委会将眼光放到了土地资源配置上,并在会上提交《优化工业园区资源配置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议,记者了解到,农工党专门就我市的工业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作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我市的工业园区正进入饱和调整期,整合优化工业园区资源,进一步激发工业园区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现有各类工业园区44个,目前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粗放;规模小而分散等,对此农工党提出我市按照“数量上整合,质量上提升;存量二次开发、增量优化配置”的思路,通过创新要素资源的供给和开发方式,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